2025年6月,在“2025大湾区模具行业创新大会暨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年会”上,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COO王利军以《AI赋智·增材赋能——金属3D打印驱动模具制造升级》为题发表演讲,会后,王总接受《模具制造》专访。作为国内模具3D打印领域的先行者,毅速激光通过技术创新与行业深耕,正推动传统模具制造的颠覆性变革。
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毅速激光”)是一家专注于提供模具3D打印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金属3D打印科创企业,已构建起“打印设备、打印材料、打印工艺、打印服务、增减协同、解决方案”六位一体的业务结构,拥有15项发明专利等资质,是模具3D打印的引领者。
其服务流程涵盖需求分析、设计、3D打印、后处理等环节,核心优势在于从模具行业切入3D打印,更懂行业需求,提供包括随形水路工艺、随意透气钢工艺等在内的加工服务,设备如E3-420模具3D打印专机性能突出,材料如高导热模具钢粉末EM201等,应用于3C、医疗包装等多个行业,能提质、增效、缩短周期,带来显著效益。
作为金属3D打印领域的科创先锋,毅速激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注塑模具领域,堪称中国模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,2007年进入模具行业时,正值传统制造工艺面临效率瓶颈的关键时期。公司创始人之一张占波先生表示,早在2018年,毅速激光便开启了模具3D打印的技术研究,这一战略决策恰逢国家《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发布的重要节点。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,毅速激光逐渐从传统模具制造服务商转型为自主研发的设备供应商,再到如今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。这一独特的发展路径使得毅速激光成为了一家在模具行业里更懂3D打印,在3D打印行业里更懂模具的公司。
设备、材料、工艺、应用,相互驱动
技术闭环:从设备到材料,构建3D打印生态
模具行业的核心痛点在于复杂结构的加工效率与精度。毅速激光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模具3D打印专机E3系列是关键突破点:针对模具行业定向研发。设备采用多激光系统(可选2激光或4激光),最大成形尺寸分别为400×400×420mm、400×400×520mm,能够满足大多数模具制造的需求。其配备的模具3D打印专用工艺包、快速嫁接功能,能帮助模具企业快速上手、高效应用。另外,进口光学组件和多传感器冗余安全设计,能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而高效的粉末处理模块、快速洗气功能,则可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。
第三代模具3D打印专机 — E3-420
此外,规划材料创新矩阵同样至关重要。针对模具3D打印的特殊要求,毅速激光自主开发的EM400高抛光模具钢粉末,抛光等级可达A1标准,耐磨性是传统材料的1.5倍;而EM201高导热模具钢粉末,导热系数高达80W/m·K,是传统材料的4倍。这些材料与工艺的结合,真正实现了“增材制造+模具需求”的技术闭环。
毅速激光自主研发的模具钢粉末系列
例如,王总在电子烟模具镶件案例中拆解了某头部电子烟企业的升级路径:该镶件尺寸较小,随形水路的直径在有限的空间内已达极限3~4mm,头部有较长一段薄铁位置无法设计随形水路,冷却效果很难有质的改善。毅速激光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,为其设计了扁螺旋形水路,特别是结合了毅速激光自研的ESU-EM201高导热模具钢粉末(已获得中国和欧洲发明专利授权)进行打印,提升镶件整体的导热性能,从而使注塑冷却时间缩短50%,成型周期减少20%,产能每月提升138240件。仅凭这一个镶件,就为该企业新增年产值超71万元。
毅速激光打印的电子烟镶件
AI与增材融合:从“替代”到“赋能”
随着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发展,其在3D打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。毅速激光将AI技术深度集成到3D打印的各个环节中,实现了从设计、制造到后处理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。AI不仅可以帮助优化打印路径和参数设置,还能预测潜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,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以汽车电子连接器模具为例,传统CNC加工需耗费大量时间设计冷却水路,且难以覆盖复杂区域。而毅速激光通过AI算法优化3D打印路径,结合模流分析软件,自动生成随形水路布局。数据显示,模温均匀性提升81%,变形量减少29.5%,顶出温度降低30%。这种AI驱动的“智能增材”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,还让模具设计从“经验主导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
行业破局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生态共建”
作为国内极少数“专注模具赛道”的3D打印服务商,毅速激光提出了“模具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”,涵盖设备、材料、工艺、培训等全链条服务。在全面真实地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、痛点和投资预期后,毅速激光的专业团队为用户做整体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分析,包括配置模具3D打印专用设备、专用材料、专用工艺、配套辅机,再到场地规划,人员培训,最后提供长期运维服务。
毅速模具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
未来展望: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行业重构
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3D打印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模具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。毅速激光通过引入人工智能(AI)、大数据分析、物联网(IoT)等前沿技术,致力于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。不仅提出“增材与减材协同制造”的理念,整合3D打印和传统加工技术,实现了最佳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公司配备了先进的数控车铣设备、加工中心等成熟完善的精加工设备,确保全流程的高质量交付。还引进各类高端精密的检测设备,包括尺寸精度检测设备、硬度检测设备、粗糙度检测设备、盐雾测试设备和超声波探伤设备等,确保每一件出厂零件都符合标准。
同时,行业需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高质量发展”。未来3~5年,新能源汽车、医疗设备和精密电子将是3D打印的主要增长领域。例如,毅速激光与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合作,开发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高性能模具,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散热效率和使用寿命;在医疗器械模具项目中,AI优化的3D打印路径使得产品的最大变形量减少了92%,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;在智能手机外壳模具项目中,通过AI优化后的工艺参数,成品表面粗糙度降低了20%,满足了客户对高质量的要求。
“让3D打印成为模具行业的‘新语言’,用增材思维重构制造未来。”从模具行业痛点出发,毅速激光以技术闭环和生态构建,正在书写3D打印驱动产业变革的新篇章。正如王利军所言:“模具人拥抱3D打印的窗口期正在关闭,早一步转型,早十年受益。让我们一起见证3D打印技术革命的浪潮吧”!这场由增材制造引领的“模具革命”,或许将重塑整个制造业的版图。